首页学者视点

王惠平: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来源:时间:2022-11-09 17:49

  编者按

  11月9日,《海南日报》刊发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海南省社科院院长王惠平署名文章《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平台现转发全文,以飨读者。

  

  

  

  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当前,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全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多层次、全方位的现代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各方面内容,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而且在不同的阶段,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不一样,重点和着力点也不相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相对长期发展的动态过程,其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从路径选择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需要结合中国国情,坚持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2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1.2万美元,基本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门槛水平,而中国有14亿多人口,未来向更高层次迈进,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尤其在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美国对华长期保持遏制政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和不确定性仍在上升,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新冠肺炎疫情下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发展仍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面对我国新时代新征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客观分析我国国情和国内外大势,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当前中等收入群体约有4亿左右,超过美国3亿总人口,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市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才能抓住机遇,化危为机,不断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从目标导向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人是现代化的主体,尊重唯物史观和人民主体地位,要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样才能发挥人的主体作用,将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引向胜利,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功的根本前提。从中国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来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让老百姓休养生息,是实现稳定繁荣的基础。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建立新中国,原因之一便是实行了土地革命,让当时中国人口最广大的农民得到了土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翻身做了主人。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纵观中国共产党百年史,就是一部一切为了人民、推进共同富裕的波澜壮阔的史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守正创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指出,我国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但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把握好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等原则,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从物质和精神关系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乏也不是社会主义。增强文化自信、将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指向。中国式现代化要使人的生存获得最大解放与最高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极大提升人类的文明程度,这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地位,为人民谋幸福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现代化。当前国内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不同阶层的思想文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的碰撞交锋更加频繁,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这些都要求增强中华文化自信,继续深化对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每个中国公民有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理念,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中华文明,丰富人类文明形态,拓展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作出中国贡献。

  从人与自然关系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人类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来谋划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这个旗帜必须高扬。要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使生产者和消费者自觉树立节约能源的理念,逐步推进实现生态文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中国和世界关系上看,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和平是我们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中国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中国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坚定推进全球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和经济文化合作,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王惠平,系海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省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省社科院院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友情链接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海南省社会科学院 版权所有 琼ICP备05002632号

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红城湖路100号省机关红城湖办公区18号办公楼,邮编:571199,电话:0898-65316887